香港大学教授吴学奎和合作者研制出一款低成本且可产生高质量神经影像的磁共振成像(MRI)原型机。该仪器有助于在中低收入国家和即时医疗中增加MRI的可及性。相关研究12月15日发表于《自然—通讯》。
MRI是评估大脑创伤和障碍最有价值的临床工具,据估计,全球70%的人口极少或没有渠道享受这一医疗技术。传统MRI仪器价值约100万~300万美元,每月还有约1.5万美元的维护费用。为实现超导磁铁的制冷等,它们还有很高的电力要求。
吴学奎和合作者详细描述了一种紧凑、低成本、可移动、超低场(0.055特斯拉)的磁共振成像仪,估计批量生产该仪器的材料成本在2万美元以下,用标准墙面交流电源插座即可运行,无需射频和磁屏蔽。
研究人员通过深度学习,成功消除电磁干扰,使机器产生了高质量的结构神经成像,可用于诊断大脑异常。他们为25名神经疾病患者做了初步评估诊断,与传统3特斯拉MRI扫描相比,该团队研发的机器查出了所有患者的绝大多数关键病变。
该技术有潜力弥补医疗群体中临床需求缺口。研究人员在一个公共在线存储库中免费提供了关键代码和设计。(记者冯丽妃)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1-27317-1
来源: 中国科学报
© 2023.版权所有 相城区渭塘大显仪器经营部(个体工商户) 苏ICP备2024147099号-1